浅读黄帝内经五脏保养,相生相持

2023/11/14 来源:不详

关于保养,五脏的保养最为重要,而且也极为简单!

为何我敢说它简单呢?因为如果你能掌握好五脏运行的规律,那么就可以判断病情的严重性,甚至通过简单的饮食调节就可以做到了。

《黄帝内经》讲:“夫邪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意思是,当邪气侵入身体时,来势凶猛,但是如果正巧遇到身体旺盛的时候,自然就能够抵御它;当遇到正好虚弱的时间,病情就会加重......当我们了解了它运行的规律,就知道如果应对调节,并可以判断病情的严重性。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探寻五脏与四时、五味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方法。

五脏与四时

在进入这个讨论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概念。

1、五行:金、木、水、火、土

2、五脏:肝、心、脾、肺、肾

3、四时:春、夏、秋、冬

以上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岐伯说:“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盛之时,死生之期也。”意思是观五行的交替变化,兴盛与衰亡,可判定疾病的轻重变化,可分析诊疗的成功与失败,甚至可以预测生死。它们怎么变化?又如何预防病气侵入呢?

肝→属木→旺于春→肝与胆互表里→肝易怒气急→食甘味能缓解;

心→属火→旺于夏→心与小肠互表里→心喜则气缓→食酸味能收敛;

脾→属土→旺于长夏六月→脾与胃互表里→湿盛伤脾→食苦燥湿健脾;

肺→属金→旺于秋→肺与大肠互表里→肺气上逆而病→食苦来宣泄它;

肾→属水→旺于冬→肾与膀胱互表里→肾喜润而恶燥→辛味来滋润它;

这样的规律是不是很清晰了呢?

只有这样才能通畅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以及皮肤、肌肉间隙交结的组织,再输布津液,疏通五脏。这就是岐伯所说的“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再简单一点,五脏就如同一个大工厂,疏通每个环节,大家相互配合工作,自然运行也就非常健康,且有效率了。

五脏与五味

关于五味,上面已经讲过,下面我们就说说对应的食物了。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等;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李、韭菜等;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等;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栗子、藿香等;

肾→色黑→宜食辛→鸡肉、桃子、葱等;

这就是:“毒药功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药可以用来治病,五谷滋养五脏,无果帮助五脏,五畜滋补五脏,五菜调和五脏,把他们用好了,都对五脏有益处。

辛酸甘苦咸,春夏秋冬,各有其意义,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医者根据五脏、四时等因素判断病情,以五味来调养治病。

写在最后

说到五脏与五味,小编觉得我们还是应该根据四时的变化来搭配食物。

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的食物已经越来越丰富,甚至许多植物的生长已经不在按照四时的规律,而是通过科技的方式实现四季不间断供应,虽然便捷了生活,但是却少了等待的趣味,少了自然分配的原则。

我们常常说“过而不及”,当我们拥有的过度丰满,按喜好摄入自己喜好的,却忽略了四季为我们早就规划好的搭配原则,是不是有点浪费了大自然的心意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6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