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代中国作家的偶像,其儿童文学却鲜有
2023/1/10 来源:不详我从年开始,寻找自己的文学初恋、《金蔷薇》的作者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先后三次去了俄罗斯。
作者:袁敏文/图
从莫斯科到彼得堡;从索洛恰到塔鲁萨。路径越多,越意识到,我对他的了解其实还很肤浅。以往中国读者对他的认知,恐怕只是老康的某一个侧面,虽然这个侧面让许多读者喜欢上了他,但却可能将一个立体的、厚重的、同时也是矛盾的老康,流于平面。
有了这种隐隐的感觉之后,我无法停下自己探寻老康的脚步。
我一直想去乌克兰,那是老康度过童年的地方,也是他青少年时期留下成长足迹的一方热土。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和俄罗斯成为各自独立的国家,本是一母同胞,却彼此心生嫌隙。你的护照去了俄罗斯,想要再去乌克兰,其中的复杂和阻碍就一言难尽。
等终于拿到乌克兰的签证,已是年夏天。去之不易,也让此番再寻老康的行程充满不安与悬念!
1
第一站到的基辅,那是老康笔下栗子花盛开的城市。正在乌克兰利沃夫大学读博士的晓宇姑娘,是我们此行特聘的乌语翻译。她告诉我们,其实乌克兰人都会说俄语,但若是你用乌克兰语和他们交流,他们会很高兴,觉得你尊重他们。
按事先商量好的行程安排,晓宇首先带我们来到了位于基辅市中心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纪念馆。这是静静伫立在路边的一幢年代久远的米灰色老楼,原来是基辅第七学校,现为基辅专科学校。晓宇告诉我,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纪念馆之所以设在这里,是因为他在这里上过学,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光。这正符合我寻找老康青少年时期成长足迹的初衷。
正值暑假,学校放假,整栋楼静悄悄的。好不容易出来两个穿着紫红色围裙,自称是校工的大妈,却被告知,纪念馆进不去,管纪念馆钥匙的工作人员休假,门打不开。这无疑给我兜头浇了一盆冷水。校工大妈看出了我的沮丧,抱歉地说,这个纪念馆是年建成的,说是纪念馆,其实也就是在学校里腾出一间大教室,展出一些老康的书籍和生前用过的物件,平时根本没有人来参观,哪里会想到有人会从中国到这里来寻找老康呢?
校工大妈安慰我们说,你们把电话留下,她们会和管钥匙的校工联系,若能联系上,马上通知我们。我不死心,请求校工大妈让我上楼,在纪念馆的外面转一转。无论如何,也算是和老康有一次神交吧?
老康纪念馆在学校教学楼的四层,走到三楼的楼梯拐弯处,一面墙的老康巨幅照片扑面而来,照片上的老康双目炯炯有神,每一个上下楼梯的师生都会在这里和老康的目光相遇。
上到四楼,楼道里虽然光线有点昏暗,但我还是清楚地看到了楼道两旁的墙上挂满了孩子们画的色彩缤纷的图画,许多画上都写着大片的俄文,有的是一行行诗句,有的是一段段散文。有的抄写的是老康作品中的篇章,有的写下的是自己对老康作品的感悟,更有孩子将自己心目中的老康的形象画在图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多么热爱老康和他的作品。
我问陪我们上楼的校工大妈,为什么孩子们的图画上写的是俄语,而不是乌克兰语?校工大妈告诉我,基辅有三百多所学校,都是用乌语上课的,专科学校是基辅保留用俄语上课的五所学校之一。老康是俄语作家,孩子们在这里学的是俄语教材,他们当然要写俄语,在许多孩子们,包括送孩子们来此上学的家长们心中,对俄语的热爱,也是对祖国历史的不舍。
2
第二天上午,我们正在参观素有乌克兰民族领袖之称的作家舍甫琴科的故居,忽然接到专科学校打来的电话,那位带着钥匙度假的校工专程从外地赶回来了,让我们下午两点去老康纪念馆参观。
我心中涌上了感动,或许这位度假校工之所以把钥匙带在身上,正是因为他把老康放在心上,不愿意自己不在的时候,老康纪念馆有什么闪失吧。
下午我们准时来到学校,那位校工已经在等我们了。他原先是基辅大学一名电工,文化不高,但听说了老康在基辅大学读书时的种种传闻,莫名地爱上了这位作家。年,他听说基辅大学附近的专科学校成立了老康纪念馆,就申请来做了一名纪念馆管理员。校工告诉我们,这间纪念馆成立七八年了,一直冷冷清清,知道我们是从中国特意来乌克兰寻找老康的,他很激动,所以专程赶过来,他说老康寂寞太久了。
所谓的纪念馆,实际上就是一间很普通的教室,大约四五十平方米,但这里展出老康的许多照片却是我以前未曾见过的,几乎涵盖了老康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影像,还有挂在墙上的老康当年穿过的铁路制服,用过的皮带、帽子等物件,大量的手稿,各出版社出版的老康的图书,光是《金蔷薇》就有七八个不同的版本。
最让我意外的是,展出的图书中,居然有一个单独的展柜,满满的全是老康为孩子们写下的儿童文学,这个出乎意料的发现让我惊喜莫名!我知道老康有许多写大自然的作品,被收入了俄罗斯中小学教材;、年,我在莫斯科郊外的老康纪念馆,也看到和了解了老康在自己的国家拥有大量的少儿读者粉丝;在索洛恰和塔鲁萨的老康故居中,老康为孩子们收集的各种自然标本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但我从头至尾都没有看到,也不曾了解,老康居然写过那么多儿童文学作品。中国出版界引进翻译出版的老康作品中,似乎从来没有涉足过他的儿童文学领域。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写于哪个年代?老康一生中写了多少儿童文学作品?为什么在莫斯科、索洛恰、塔鲁萨的老康纪念馆,都没有提及老康创作过儿童文学作品,这些展品是从什么渠道得到的?
对我的提问,校工一脸茫然。显然,他喜欢老康,但对涉及老康文学生涯的专业问题,他还是答不上来。而这些展柜,居然没有任何文字说明。我问能不能打开柜,将里面的书拿出来让晓宇翻译看看,校工很坚决地拒绝了,在他看来,老康的任何一件遗物,不能有一丁点儿可能出现的差错。
也许看出了我的失望,校工指着玻璃柜旁边陈列的几件实物对我说:这是从老康爷爷的家乡捡来的石头;那是从老康小时候喝过的一眼清泉中灌的泉水;那块砖头是老康爷爷家老房子里拆下来的,老康的童年是在他爷爷家度过的。位于离基辅大约有二百多公里的郊外,是一个很美丽的小村庄。
还有什么比这一意外收获更让人兴奋的呢?反应迅速的晓宇立马上网搜索到了老康爷爷生活居住过的地方,一个名叫“白采尔科维”的小镇,老康爷爷的家就在小镇上一个叫“贝里普恰”的村庄里。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