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奏鸣曲
2023/1/31 来源:不详本文转自:新华每日电讯
肖复兴
一
天坛有个白色藤萝架,就是我的客厅。我常来这里,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相识不相识,总能碰见聊得来的人,即使萍水相逢,却也相见甚欢。
这天天近中午的时候,遇见一位身穿黑色连衣裙的女人。我坐在藤萝架的一侧画画,看见她站在中间扭动着腰身,正拿着手机自拍。她的身后,前有茂盛的藤萝,后有几棵高大的雪松,秋日的阳光被密密实实地遮挡,那一片藤叶绿得格外浓郁,如深沉的湖水,在微风中抖动着,泛起涟漪。间或有阳光从叶子的缝隙中挤进来,洒在她的身上和地上,斑斑点点,像跳跃着银色的小精灵,辉映得女人的身材苗条玲珑。她头上戴着渔夫帽,脖颈上戴着珍珠项链,显得很有些朝气。
我正想画她和她身后的藤萝,她向我走了过来,和我打着招呼,仿佛很熟悉的老朋友或老街坊。这便是北京人的秉性,大多是自来熟,不设防,两句话都能把距离缩短。
我忙站起来,指着她手中的手机对她说:我看您自拍来着,我帮您照张相吧!
她把手机递给我,说:好啊!自拍,照得人特别大,景照不全。
我帮她拍了两张,手机屏幕上的人,比刚才在远处看,显得岁数大很多。距离,常能迷幻人的心和眼睛。
您看看,照得行不行?我把手机还给她。
她看了看,连说:照得挺好的。还带美颜了呢!说着,她冲我嫣然一笑,又说道,昨天我在家里臭美了一天,我家老头儿说我,整天就知道臭美!你说,这么大岁数了,不美美,还等着什么时候美?
我问她:怎么您家老头儿没和您一起来呀?
他在家做饭呢!
哦!敢情您自己一个人跑天坛来美够了,回家吃现成的,您可是真够美的了!
她得意地笑着,浑身花枝乱颤。
这样年纪的女人,日子过得这样松心,悠然自得,不容易。我望望她,又忍不住猜测着她的年龄,便转个话头儿问她:咱俩谁岁数大?
她快言快语:我52年出生的,属大龙的。
今年整70!
我顺着年龄接着问她:您69届的?
是。
那您插过队了?心想69届几乎都去农村当了知青。
没有!我几个堂姐都去山西陕西插队了。我妈不让我去,熬了不到两年,给我分配了个工作。
在哪儿上班?
烤鸭店!
好地方呀,您烤鸭没少吃!
说得她忍不住地笑。
还是你妈厉害!我冲她竖起了大拇指。
我妈没文化,就认准了一门儿,不让我走。我那几个堂姐后来都从农村回来了,都结婚有了小孩,都没房子住,发愁的事一个接一个等着呢。
您倒是没愁房子的事?
我家有一个自己的小四合院,父母去世前,把小院分给了我们几个孩子,给弟弟多一点儿。现在,房子还没拆迁,都租出去了。房子倒是没发过愁,愁的是孩子!
没有想到,说起房子,拔出萝卜带出泥,扯出了新的话题。她是个快嘴快心的人,肚子里藏不住事,立马对我说起他的儿子。儿子四十多了,有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一枝花,老大上高中了,老二上小学。两个孩子从小都是儿子儿媳妇小两口自己带大的,她没受过一天的累。
多好啊!您享清福呢,坐等孙子孙女长大,有什么愁的!我对她说。
她一摆手,撇撇嘴,说:找的这个媳妇,身高一米七,个子不矮,一点儿不秀气!
原来不满意儿媳妇。她人长得不错,儿子肯定也错不了。希望找个漂亮点儿的儿媳妇,当婆婆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她接着对我说:有了孩子之后,儿子不让我们带,对他媳妇说,孩子必须跟在父母的身边。儿媳妇本来有个挺好的工作,儿子让她把工作辞了,在家里带孩子。
儿媳妇当全职太太了?您儿子做什么工作的?负担得起这么大的开销吗?
做金融的。她只是轻描淡写一说,肯定收入不菲,我的担心不存在。我对她说:这不挺好的吗?
如果不仔细,不会察觉她轻微地叹了口气,很快小风一样吹过去了。
我那儿子说孩子一定要跟着父母长大,这话里面的意思,你可能不知道,可我知道呀,这句话,和他的童年经历有关。
怎么啦?他童年经历了什么?
每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不打开,封面都是堂皇的;打开来,都有属于自己的跌宕起伏。
他从小跟着他姑姑长大的,一直到上了初中,才回来跟着我们,和我们一点儿不亲。我跟他解释好几次,那时候,我和你爸爸工作都忙,而且都不是上朝九晚五的正常班,服务行业,上班的点儿拉得长,上幼儿园上小学,我们都没法子接送你,只好把你送到你姑姑那儿……他听完,不说话。其实,他人挺能说的!
这我信,她就够能说的,儿子一定随她,不仅长得像,性格也随。不说话,其实就是一种心情,一种态度。做母亲的,她心里当然明镜似的清楚。
人这一辈子,必要的酸甜苦辣全都要尝过,才算是经历了整个一生。不可能全都是蜜一样的甜,也不可能全都是黄连一样的苦,即便是再平缓的水流,也不可能都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总会有些风浪,即使打不翻我们的一叶扁舟,也得吹皱一湖涟漪。这便是人生的能量守恒定律吧。
这个女人的一生就算够美满的了,但是,毕竟母子连心呀,儿子童年那一番经历所刻印下性格的深痕,以及她自己内心那一份无法弥补的隐痛,都会像小虫子,时不时地爬出来,咬噬着母子彼此的心。心里和儿子系上的疙瘩,她并没有奢望让这个疙瘩变成漂亮的蝴蝶结,只想不是死结就行,能松一松就行。可疙瘩就是疙瘩,随着岁月像铁会生锈,越来越难以解开。有什么办法呢?做母亲的,只能慢慢在岁月中自我消化和和解。女人表面上的臭美,便是这样自我消化的一种方式,一种自己和自己和解的金鼎药方吧。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只是自己,是自己的心。谁的心都不会是一面平展柔滑的丝绸,即便不是一块千疮百孔的搓脚石,也是一件穿得时间久了的衣服,不会不起一点儿皱褶儿。
女人把心里这一番话说出来,似乎痛快了许多。萍水相逢的人,最适宜说出这些对朋友对亲人难以说出口的内心的隐痛。虽然明白说出来无济于事,旁人给予不了任何帮助,同情和劝慰打不起一点儿分量;但是,说出来,也是自我消化和解脱,或者是多少转移自己情绪的一种途径吧。有时候,人需要倾诉,不能像糗黄酱一样,总把心事和情绪憋在自己的肚子里烂掉。
她摘下渔夫帽,一把薅下来头上的头发,露出一头雪白的白发。这动作有些突然,吓了我一跳,原来她戴着一个假头套。她笑着对我说:四十块钱买的。出来照相,戴上它臭臭美!
说着,她打开手里的一把遮阳伞,对我说了句:回家吃饭去喽!便风摆柳枝袅袅婷婷走出藤萝架,走在前面的甬道上。她的背影渐渐远去,天蓝色的伞面,很是明艳,和秋日中午湛蓝的天空融为一色。
二
如今,背着大炮一样各式镜头专业单反相机的人,在天坛里能够见到很多。而且,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利,不少老人也玩起了单反,不是尼康就是佳能,尼康D全画幅,都不在话下。尽管赶不上颐和园冬至那天那么多老人抱着单反,拍十七孔桥夕阳金光穿洞,不顾寒风凛冽拥挤一起时那么热闹,但在天坛里也常能看到抱着、背着、端着单反拍这拍那的老人。尤其是开春花开时节,国庆节三角梅亮相,秋天菊花展和银杏黄了的时候,或是冬天的雪景里,老头儿的长镜头单反,和老太太的花围巾,成为标准配置,是天坛公园里的一景。斋宫院内、皇乾殿大门前、花甲门北侧的红墙前、祈年殿绿瓦灰墙四周轩豁的广场上,则一年四季都是他们选景的打卡地。
十月金秋,天坛很热闹,国庆前后的三角梅花开似火的劲头还没有过去,祈年门前东西两侧的菊花展,赶在霜降前又开始登场了。今年是天坛举办的第四十一届菊花展,各种菊花铺铺展展有六千多盆,其中不仅有难得一见的绿色菊花,还有一株长着千朵金菊花的大立菊,高高的,鹤立鸡群,号称“菊花中的姚明”。尽管受疫情的限制,外地旅游的人少了,去看菊花的北京人却很多,背着单反,拿着摄影架等家伙什齐全的人很多。
在紧靠丹陛桥西侧林荫道的座椅上,一位老爷子背着单反从眼前走过,看样子是要去祈年殿菊花展拍菊花,一位坐在我身旁的老爷子,指着人家的背影,不以为然地对我说:都是孩子不玩了,淘汰下来给的。
这话说得有点儿酸葡萄味儿,那位老爷子相机的长镜头,很是有点儿威武呢。我便说:现在有的老爷子不缺钱,自己买得起,也玩得转这玩意儿!
老爷子鼻子哼了一声,瞥了我一眼,有点儿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没再说话。
过了一会儿,他从兜里掏出手机,打开给我看。是很多照片,照的都是街头小景,一张紧接着一张,糖葫芦串似的,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我仔细一张张看:
新世界商厦门口新开张小店排长队的人群;
花市街口等红灯骑摩托车的外卖小哥;
磁器口豆汁店门外摆地摊卖鞋垫的老太太;
尹三豆汁店门口提着一塑料桶豆汁正迈步出门的老爷子;
王老头炒货店里好多争先恐后买栗子的伸开的手臂;
光明小学校门前的路上接孩子放学回家挤成一团的小汽车;
广渠门桥头摆在地上一堆红的绿的黄的紫的色彩鲜艳的蔬菜水果;
红桥商场后面上货的货车旁蹲在地上正在抽烟的司机;
夜灯下雪花飘落中不知等候何人正在焦急打手机的男子;
细雨飘飞中的斑马线上打着一把红伞颤悠悠过马路的老太太;
公交车上一只手抓着吊环一只手搂着姑娘的小伙子;
地铁站甬道里抱着吉他的卖唱人;
天坛公园北门口背着一塑料袋小山一样高的空饮料瓶的老头儿;
一个高举着气球正在奔跑的小男孩;
几个围在一起吹起漫天彩色泡泡的小孩子;
一个已经瘫成一摊泥只剩下一双石头块做成黑眼睛的雪人;
一个遗落在地上颜色还很鲜亮的天蓝色口罩;
两个挂在干树枝上被风吹得鼓鼓的空塑料袋;
一长队隔着两米距离等着做核酸的人们;
一群人围观一个正画祈年殿油画的姑娘;
......
老爷子一直望着我,虽然没说话,却在眼巴巴地求点赞呢。我连声说道:真不错!真不错!都是您用这手机照的?
老爷子说:当然,怎么样,比那些玩单反的照得一点儿也不差吧?
我夸他:比他们强!您这照得多接地气呀,市井人生百态,比照颐和园的金光穿洞,北海公园里的戏水鸳鸯,或者圆明园那湖里鱼吃荷花,要强多了!
老爷子谦虚地说:也不能这么说,人家照的讲究的是技术,咱们讲究的是生活,两路活儿!
说完,老爷子意犹未尽,从我手里接过他的手机,接着又说:玩技术的,得用单反;照生活的,用手机就够了!
我笑着说:手机让您玩得够溜!看您照了多少啊!
这只是一点点儿,好多片子都存在家里的电脑里了。我没事爱到街上瞎转,随手照,人家叫做“扫街”,不讲究什么光圈呀景深什么的,也不修图,就是原生态!
这样最好!原生态比描眉打鬓好!您的这些照片连在一起,就是北京今天街头的清明上河图呢!
这就是您过奖了!您大概也看出来了,我照的这些片子,都在附近这一带的一亩三分地。我家就住花市,从小就住在那儿,哪儿哪儿的,都熟,远处我也不去。这一带,就够我照的,每天出门,贼不走空,都有的照,照不完地照!
您这是一口井深挖,不仅让它出水,还得出油!
看您说得,还出尿呢!
我们俩跟说对口相声一样,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