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轶事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2025/1/7 来源:不详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宽24.8厘米,长.7厘米。清明上河图局部:虹桥一、名画问世开封有个大相国寺,始建于南北朝。到北宋时期,大相国寺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佛教寺院。北宋皇帝巡幸祈祷,常常选择在这里。宋徽宗年间,大相国寺内聚集了不少以绘画谋生的民间画师。其中有一位擅长风俗画的画师,名叫张择端。张择端游学汴京时,被京城繁花似锦的景象所震撼,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于是决定绘制一幅长卷,将汴京画进画中。清明上河图局部:集市张择端到大相国寺的原因,是因为盘缠用尽。他晚上给寺院修补佛教壁画以谋生,白天则专心作画。一天,宋徽宗驾临大相国寺降香,听说这里有一位扬言要把繁华汴京,移到画中的年轻人。便在寺内一个斋堂里召见了张择端。交谈之中,两人相见恨晚,酷爱绘画的宋徽宗认为,张择端是大宋不可多得绘画奇才。于是,宋徽宗下旨将张择端招入皇家翰林学院。从此,没了生存压力的张择端,在宋徽宗的授意下,废寝忘食,潜心绘卷。经过多年努力,张择端终于完成了写实汴京的长画卷。北宋都城汴京夜晚画卷被呈献给宋徽宗时,宋徽宗被画中欣欣向荣、活灵活现的汴京景象所吸引。大喜之极,当即用他的“瘦金体”在画旁题上“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盖上了双龙小印。至此,名画问世,宋徽宗成了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后来,到清朝末年的多年里,清明上河图一直踪迹不明,流传的故事也精彩绝伦。二、名画现世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而在投降前的第三天,也就是年8月12日,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从东北长春逃往通化大栗子沟,准备在这里乘小型军用飞机逃至日本。7天后,飞机载着溥仪在沈阳机场作短暂停留时,被苏联红军截获。溥仪携带的各类奇珍异宝、古玩名画也被一并收缴,由东北银行代为保管。年7月7日,东北博物馆(现辽宁省博物馆)成立开馆。随后,由东北银行代管的这批文物被移交到博物馆。年初,东北博物馆开始进行文物清点工作。博物馆的一个临时仓库里,大批书画类文物正在接受研究员们的检验。现今辽宁省博物馆就在这时,一个叫杨仁恺的研究员,在一批被同事认定为赝品的画册中,无意看到了一卷写有清明上河图字样的残破画册。清明上河图历来都被视为稀世珍品,出于严谨与珍惜的心,杨仁恺打开了这幅画册。画卷展开,画面是古色古香的淡褐色,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内容气势恢宏,描画手法与北宋绘画特征极为契合,杨仁恺内心惊叹不已。鉴于之前对清明上河图的研究,以及对十多个临摹本的观察,杨仁恺初步判定,这古朴的画卷就是隐现多年的清明上河图真迹。清明上河图摹本后来,杨仁恺把画卷照片发布在东北博物馆编印的《国宝沉浮录》中,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不久,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将画卷调往北京。经过众多专家进一步考证,最终确认,杨仁恺发现的这册《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真迹。至此,名画现世,意寓新中国必将繁荣昌盛。三、帝王的宠儿清明上河图历来都在帝王的必选收藏清单里,曾5进5出历代宫廷。清明上河图的第一位帝王收藏者,北宋皇帝宋徽宗,也是画卷的命名者,也是第一个在画上盖章的人。张择端本人是没有在画上题名的,也没有印章在画上。清明上河图局部:郊区后来,金灭北宋,清明上河图被收藏于金朝内府。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有3位皇帝收藏过此画。清朝乾隆皇帝是个喜欢画的人,但彼时,清明上河图已经丢失,于是乾隆命人搜索此画,可惜未果。乾隆之后,清明上河图神秘出现,嘉庆开始的6位皇帝都有收藏过。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收藏此画时,曾在画上印了三枚钤章,以表示喜欢。就像“到此一游”留个纪念,而且一次还不够,还要“游”三次。清明上河图是对北宋都城汴京的市井写实,城市繁华至极,属于世界级大城市,人口超过百万。同时期的欧洲地区,东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单个城市人口量级也就七八万。清明上河图:汴京市区中国历代帝王对清明上河图的喜爱,除了画本身的创作手法和艺术价值,画中描绘的社会繁荣,是每一个统治者的理想与抱负。只有这样气势恢宏的画,才能承载一代帝王的千秋大业。注:降香,古代天子为祈祷晴雨而焚香祭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