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娟寻芳辋川王维的精神家园
2022/8/9 来源:不详白癜风诚信坐标企业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69852.html--印象辋川--世界读书日
寻芳辋川--王维的精神家园
文/张志娟
秋天的辋川,别具风情。远处的一重重山峰披着一层透明的薄纱,缥缈、朦胧而害羞。近处的山坡如同穿了一件瑰丽多姿的花衣裳,那彩衣上点缀着红的柿子、经霜的红树叶、黄树叶、褐树叶、绿树叶和各色的野花。还有那一片片白皮松的身影呵,也正苍翠浓郁,人一进辋川,它们便扑面而来。不光是山坡上,人家的房前屋后,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有它们的存在。它们使得这里的空气弥漫着一种松脂的清香味道,所到之处,令人心旷神怡。在青山幽谷中,不仅遍布着奇花叶藤,而且瀑布溪流随处可见。辋河自南而北淙淙流淌,发出一串串跳跃的音符,让人迷醉。河水清澈见底,卵石静静地躺在水底,闪闪发光。这条河和由山谷里流出来的其他小河交融汇合,构成一个车轮形状,而后又曲曲弯弯,如同闲着散步一般,潺潺流向远方,注入灞河。辋川不仅是“秦楚之要冲,三辅之屏障”,更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心醉神驰的风景胜地。素有“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之美誉。辋川环境优美,景点众多,有辋川溶洞、蓝关古道、篑山古战场等,但最让我心驰神往的是,这里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我就是为寻访他的踪迹而来,他的诗让我如痴如醉,他的足光令我魂牵梦绕。终于来到了王维手植银杏树前。我不由惊叹“这树好高,抬头望不见树梢;好粗,几个人手拉手也围不住它,毕竟它有一千多年的高龄了。据说这棵树有20米高,胸围5.2,米,冠幅18米。它伟岸挺拔的树身历经岁月的风风雨雨,如饱经沧桑的一位老人,桀骜不驯地屹立在天地之间。满树的金色黄叶犹如一幅精美的油画,让人浮想联翩。树底下,黄叶落了厚厚的一层。捡起一片小扇子似的落叶,不禁被它小巧可爱的样子所打动。细数精致的纹理,我仿佛看到了生命的轮回;闻一闻它的味道,淡淡的清香慢慢渗入肺腑。一阵风吹来,树上树下的叶子全都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向我们诉说着人类与大自然的亲密和谐,诉说着对诗人千年的思念。扇形的叶子,也像在朝着我们招手,这是它们善意的迎接仪式。再望望这棵古树,忽然间觉得它此时倒没有一丝苍老的感觉,反觉得它是正当壮年,风流倜傥的绅士,挺俊、淡定、沉默。难道说是它的主人的儒雅浸染了它,抑或是它和山中的一切氤氲了它的主人的性情?踏着松软的落叶走进树林,我想探寻诗人的足迹。虽然过了一千年,世事变迁,物是人非,但我相信,诗人的足迹还在,他的灵魂还在。树下那一丛嫩绿的野韭菜,是诗人当年做饭时采过的吧?那温婉柔弱的兰草,是诗人当年抚摸过的吧?每一棵树下那星星点点的野花,是诗人当年欣赏过并写进了他的某一首诗里了吧?山上的杏儿、核桃、栗子、野桃都是诗人饭余的美味吧?遥想一千多年前,王维遍寻名山大川,终于寻到辋川这样的好所在。这里的山野,静若梦境,河水澄清明亮,风儿也绵绵吹来,诗人快要醉了。一切都在碧玉温润中,一切都如处子般美好。好一个安详静谧的妙地。于是便有了孟城坳、竹里馆、木兰柴。便有了茱萸泮、华子冈、文杏馆等如诗如画的二十景。便有了淡薄超尘的《辋川图》。便有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宁静恬美。便有了“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怡然自得。便有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空明洁净。便有了“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闲情逸致。也便有了千年咏不尽的《辋川集》等。这美景如织的辋川呵,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它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它是爱与梦、美与幻的交融。于是乎,王维与辋川便不再分离,辋川因王维而举世闻名,王维也因辋川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从此,灵魂有了归宿。他在这里吟诗、作画、抚琴,他在这里长啸、自乐、会友,他在这里读书、静思、向佛。他的心灵得到空前的超脱与闲适,他与辋川的山水永远融为一体了。这是王维之幸,这是辋川之幸。辋川的山水抚慰了王维的心灵,也抚慰了千千万万人的心灵。到了这里,你的心会在瞬间被净化,由污浊变为清明,由复杂变为简单,由世俗变为达观。虽然王维的辋川二十景已不复存在,但这山水还在,王维的精神还在。在辋川的山底村,大唐王维别苑那浓郁的田园风味、秀丽清幽的景致会唤起你对辋川二十景的遐想。沿着”卧女峰”上当地人采药的踪迹,走过栈道台阶,会让人油然想起“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诗句。一簇簇竹林,掩映其间的小木屋,会让你想起“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情景。这是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这是山与水的生态和谐。辋川形胜荡涤着人们的心灵。它是王维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它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人与土地的密切关系,不要忘记人与大自然的生死相依--印象辋川--作者简介张志娟,蓝田县焦岱镇人。语文教师,热爱文学,热爱阅读及书法作品,喜欢遣兴山水,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观察细致入微,有着独特的个人见解和深刻体验。延伸欣赏
仇英笔下的辋川山水
仇英(约年-约年),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吴县(今苏州),明代绘画大师。仇英出身寒门,幼年失学,曾习漆工,后拜师周臣,成为画家。仇英博取众长,集前人之大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山水、花卉、界画、人物、仕女无所不能,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时人把他与周臣、唐寅誉称为院派三大家;后人又把他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
点击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