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多次赔付,真的有必要吗栗子学院

2023/9/19 来源:不详

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_111465_1/
因为疫情的原因,最近向保险代理人咨询保险的人比较多,说起重疾险的选择,不少人觉得越来越难了。不仅要考虑到保终身还是保定期,要不要身故之外,还有想要不要选择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人患一次大病就很折腾了,还能生好几次大病吗?但是市场上还有不少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到底有没有必要买?先来看一个真实案例,朋友说他想买保险,我就问他为什么突然又要买保险了,知道他在去年确诊了良性脑肿瘤,做了开颅手术,因为之前买的有重疾险,所以获得了60万理赔金。听他的说法,原来是他觉得自己才30岁左右就得这个病,有点接受不了,就特别想再买一份重疾险,一是真的是体会到了发生重疾那种内心的焦虑感;二是觉得保险真的有用,理赔后实打实地拿到了60万,对他触动非常大。遗憾的是,因为他之前买的重疾险是单次赔付的产品,赔付一次之后,合同就终止了,发生了一次理赔后,想再买保险是非常困难的,我帮忙问了十多家保险公司,最后只有一家公司的重疾险产品可以尝试一下。但是由于涉及到脑部肿瘤,几乎所有公司都非常敏感,所以最后保险公司给出来的结果还是拒保。朋友自己也很感慨,跟我说要是当时他买的是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产品,即使现在买不到保险了,还有其他方面的保障。现在买不到重疾险,朋友感到很焦虑,这才30岁,万一40、50岁时再患心梗、心脏病,到时候没钱治病可怎么办?最后感受的就是,有时客户买保险并不差那块的保费,当时还不如强烈建议客户去选择多次赔付,一旦发生重疾,就不会错失第二次、第三次赔付的机会,更不会出现理赔后再也买不到重疾险的情况。多次赔付的重疾险越来越多也是有道理的,毕竟有需求的人在增多,特别是已经深切感受到保险有用的人。毕竟现在的人患重疾的概率还是挺大的,据原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5种重大疾病发生率随着年龄的上升成指数增长形态,前40岁发生率都不高,但是40岁之后快速上升。据此计算,男性活到75岁时,至少患一种重疾的概率是52.27%,女性活到78时,相应概率为46.81%。虽然都说现代医学越来越先进,重大疾病的治愈率也比较高,但是患病后,患者的免疫力等各方面身体机能下降,抵御病菌的能力也变弱了。而且化疗之类的治疗方法,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害正常细胞,对身体其他器官造成影响,因此得了重疾的患者,再次患病的可能性会比一般健康的人要高。这个时候多次赔付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单次赔付后,保险合同就会终止,麻烦的是再想买保险就很难了,保险公司不太愿意冒风险去接受一个得过重大疾病的人。而多次赔付是得了一次重疾后,合同仍然有效,以后再发生可以赔付的疾病,依然可以获得理赔,弥补了一旦得过重疾,无法购买保险的遗憾。但是有人说,多次赔付的重疾险比较贵,这么高的保费大部分普通人是承担不来的。咋一看确实,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可以称得上市场上的豪华版产品了,价格达到了0+。但是实际上,多次赔付重疾险的价格现在已经压得很低了,普通人也能买得起。对于购买多次赔付的重疾险时,是不是次数越多越好?想说的是,5次、6次、甚至是7次、8次赔付的重疾险产品,噱头是大于实际意义的,一个人是有多倒霉,患了5、6次重疾;又能多“幸运”,可以熬过5、6次重疾,建议赔付次数2-4次最佳,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组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的条款时,都会在病种上做一个小小的限制,也就是分组。而且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分为两种:分组赔付和不分组赔付,其中分组赔付,就是一组中的某个疾病赔过了,该组下的疾病就都不赔付了,其他组还可以赔。不分组赔付,指重疾疾病在该产品中没有分组,比如有种疾病,这种疾病都是单独存在的。那么是不是不分组比分组好?也不是的,首先不分组的产品比较少,而且价格较贵,然后赔付间隔一般比分组产品要长,而且疾病种类也较少,而且不分组产品的费率普遍比分组产品高,这么看来,还是分组产品比较好。而且在获赔概率上:不分组癌症单独分组癌症不单独分组,买这类产品时一定要看看分组是否合理。2、间隔期重疾险的多次赔付,不是说赔完马上就能再次赔付,是有间隔期的,间隔期过了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次的理赔。而且两次重疾赔付所要求的间隔,有的长,有的短,多次赔付的重疾险间隔期为天或1年,有的恶性肿瘤多次赔付的产品,两次恶性肿瘤赔付的间隔期为3年或者5年。间隔期越短越有利,如果保障差不多,选择间隔期短的比较好。最后想说,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一般比单次赔付的要贵,大家还是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定。如果预算不够,最好不要为了多次赔付降低保额,买重疾产品,一定要保证保额足够,才能达到保障的目的,买保险买到适合自己的,才会最好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60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