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诀窍,是提高信息循环的
2022/6/22 来源:不详我们新学一个章节,因为多少有一些前置的经验,所以往往并不是从0开始,就假设是从20分开始、目标是分吧。那么“提高信xi息循环的密度”,意思就是,可以不是一次就要从20到,而是分成多次,比如第一次从20到60,第二次从50到80,第三次从70到95,第四次从85到。
换句话说,在规定的时间里(比如一周),循环一次的学习效果,比不上循环两次;循环两次的效果,比不上循环三次;循环三次的效果,比不上循环四次。在固定的时间里,循环的次数越多,就是“信息循环密度”越大,相应的,学习效率也就越高。举个栗子:比如我们在这一周要投入4个小时时间,去学习某一课的英语课文。只循环一次的学法,就是在这一周的某一天,集中4个小时,把这篇课文从生词到语法、到句子赏析、到文章结构,乃至文章背景、相应练习,全都搞完。循环两次的学法,就是这周抽出两天、每天拿出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第一次的两个小时可能是生词语法、句子赏析,然后稍微背一下课文;第二次先稍微复习一下上次的学洗内容,然后完成文章结构、相关知识和配套练习,并且再背诵(翻译)课文。循环四次的学法,就是这周抽出四天、每天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学洗,把上述任务切分成4个部分,并且有预洗有复洗。
再比如数学的学习,一般第一次是学习总体思路、基本公式,做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套用题;第二次复洗巩固,并且有所拓展,做一些简单变式题;第三次进一步提高,做一些多知识点嫁接题;第四次进行总结,做一些高难度的题。上面只是一个简化的例子,每次学洗的具体内容安排,可以因人而异;切分的学习单元越小、总数越多,循环的信息密度就越大。英语是如此,数学、语文、物理化学、以及史地政生,都是这个原理。(当然,不同学课、不同的知识内容,最适合的循环密度也是有差异的,这是另一个复杂的话题)如果上述学习过程,不是孩子(或家长)自己能完全把控的,而是跟着老师/课程的节奏进行的,那么我们家长(以及孩子本人),在自己能够把控的部分,主要精力,就应该是:根据知识最适宜的循环密度,来补足相应的环节、提高信息循环密度。比如当天学完的课程,听课是第一个循环,晚上写家庭作业是第二个循环,如果在写作业之前增加一个5-10分钟的复习,就相当于增加了一次信息循环;作业完成提交给老师修改以后,再来检查错题、修改订正,这就相当于又增加了一次信息循环;每隔一两天,或者每隔周末,把本周的知识做一个简单回顾和小结,相当于再增加了一个信息循环;经常整理错题、使用错题本功能,这是又增加了一个信息循环……所以我们强调作业前要先复洗、强调错题要订正、强调周复洗和月复洗、强调错题本的作用,这些的本质,都是通过增加信息循环的密度,来提高学习效率。有些孩子使用上述方法,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说明他们是真正增加了信息循环密度;有些孩子使用了上述方法,没有什么改善,甚至更加糟糕了,很可能是他们只是注重了形式(先作业还剩先复洗、要不要动笔、错题是在卷面上改还是重新抄、错题本什么样式好……)。说到底,这个“信息循环密度”的外在表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在孩子的头脑里,提高了这些信息循环的密度。
字母哥T感谢您的认可,我会加油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