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患癌老人自杀身亡中国式父母有多
2025/2/18 来源:不详01
前天,栗子姐看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新闻报道:“男子放弃6家公司照顾瘫痪父亲12年:有父亲在身边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
原来是广州84岁的刘顺才老人在12年前因中风瘫痪,同时还患有阿尔茨海默症。
为了尽全力照顾父亲,那一年经营着6家餐饮公司,正处事业旺盛期的44岁儿子刘沛强,辞掉一切工作,回到了家。
他日复一日地给父亲端汤送水、洗脸洗脚、揉肩捶背……12年来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别人问他,为什么不请保姆代为照顾,他说:“子女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请别人照顾他不放心,我经常教育子女要孝顺,现在我得做出个样子来。”
他的行为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赞赏,觉得他能够放弃事业回家行孝,是勇气,是责任,也是孝道,值得人尊敬。
而且比较幸运的是他不仅有这些美德,还有实现这些美德的经济基础,想到社会上有太多人不是没有孝心,而是没有行孝的能力,毕竟没有子女看到父母受病痛折磨而无动于衷的。
可是生活压力压跨了太多人,辞掉工作没有存款,拿什么照顾父母?有位网友的父母最近身体也不好,他就深深感受到贫穷的无耐,住院费一天将近元,如果辞职回家,全身心照顾爸妈,拿什么支付医药费账单?
其实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不是没有孝心,而是在孝心和责任之间苦苦挣扎,如果不用考虑医药费账单问题,相信大多数子女都可以做到用心照顾父母的。
02
而且中国式的父母们也很怕拖累子女,很多老人“最害怕生病,增加子女的负担”,“最害怕拖累子女,成为孩子的累赘”……
之前就看到有位患癌的老人,因为不愿意拖累儿女,留下诀别书后,携带安眠药独自走进深山...
这位70岁的老人刚开始被诊断出肺癌晚期,儿子得知母亲的病情后,把她接到上海居住、治疗,治疗期间,儿子希望母亲病情快快好转,但老人有自己的想法,她坚持要到自己生活了多年的温州,和女儿住在一起。
回去后女儿带她看中医,从医院出来,老人借口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之后女儿在家里发现老人留下的诀别信,老人写到自己身上难受、胃胀、失眠,不愿意连累子女,让子女别再找她了,老人离开的时候,除了安眠药,就只带了几块钱。
子女看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寻人,当地的民警、志愿者、警犬……几乎全城参与寻找老人,后来救援队和家属在山上找到了老人,但老人已无生命体征。
中国式父母,都有一句口头禅:“不是孩子不孝顺,他们太忙了,我也帮不上什么,不能再给他们添麻烦。”
所以当他们病了的时候,宁愿自己默默承受也不愿拖累子女,主要还是怕子女花钱,生怕给自己的孩子带来经济压力!
像刘沛强先生那样有经济基础为父亲的病痛付出,固然是很好的,但生活中大部分都是普通家庭,面对重大疾病,还是会压垮一个家庭的。
原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中国不缺德,但非常缺乏最基本的保险保障”,每个人早晚都会老,都会得病,而保险就是我们的救命钱、幸福钱和养老钱。
03
所以作为子女,如果不在父母身边,但又不放心他们,就可以给他们配置一些保险应对疾病风险,尽孝心的同时转移风险。
但等到进入保险市场,才发现很难给父母买到合心意的保险,不少消费者感叹:给父母买保险,感觉不是我们在挑保险,而是保险在挑人。
对于一名健康的年轻人来讲,给自己做人身保障是件很简单的事,产品选择无外乎四种保险: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和定期寿险。
但是老人因为身体健康、年龄等原因,除了意外险外其他产品老人都难买,其实还有另外三种保险可以考虑。
第一种是防癌险,这个可以简单视为简化版重疾险,只保癌症,理赔标准和重疾险差不多,55岁以上的老人,20-30万的保额,最长缴费期5-10年,保费每年1万左右。
第二种是防癌医疗险,防癌医疗险与防癌险的区别就如同医疗险和重疾险的区别:一个是治疗后报销,一个是达到条件便给付,而和防癌险相似,防癌医疗险的保障范围也只有癌症。
如果父母身体欠佳,买不了医疗险,就可以考虑购置一份防癌医疗险。
第三种是小额住院医疗险,和百万医疗险相比,住院医疗险的年龄和健康要求会比较宽松,保费也非常便宜,一年几百元。
当然,换来的保障也不会太高,一般保额都是一万元,不过配合医保一起报销,还是能覆盖几万的住院医疗费用。
为父母做好保障,别给自己留遗憾,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孝心,作为子女也可以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