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拒绝住院结局唏嘘,我们该如何面对生
2025/3/4 来源:不详01谁也不想上的一个热搜最近有个新闻热搜,株洲一位房产中介公司的董事长游某,深夜就医被诊断为心肌缺血,医生说有可能猝死,需要马上住院。但游某签字拒绝住院,并且在朋友圈里,晒了这么一段话。重点是,我可不是夏大的(厦大的梗);钱还没花完,事还没做完,女儿还小,老婆还年轻,老天爷不收的。要和命运死扛到底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媒体曝出,5天后游某就因为心梗猝死离世了。评论区里几乎一边倒的批评之声:不听医生言,吃亏在眼前。死于无知和固执拿自己的生命赌气。一位现实世界里的成功人士,面对医生的忠告,怎么会这么无知和固执呢?游某自己透露,24医院。对自己身体的盲目自信,是一个可能的原因。他的家人说,游某是因为过度疲劳倒下的。作为一家企业的董事长,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忙碌于事业,和天斗、和地斗,和竞争对手斗,一步步走到今天,自信心爆棚。从这条自爆拒绝住院的朋友圈,也能看出来,有点与天命斗争到底的意思。可惜,这场与疾病的斗争,不像事业上的失败,可以重头再来。但是我觉得,对于游某的批评,大可不必。背后的隐秘心态,可能人人都有。02盲目自信的背后是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学上有句话,愤怒不是第一反应。游某对于住院的抗拒,对于疾病找上自己的愤怒,背后的真实心理,可能是恐惧。对生病和死亡的恐惧,对不能陪伴女儿长大的恐惧,对失去一手创立的事业的恐惧。这种恐惧,很普通,很常见。薇娅有一期视频,采访到几个年轻的同事。说到疾病的态度,他们说,不敢去体检,担心查出什么病来。这种恐惧心理,在老人那里就更常见了。隐隐约约觉得自己哪里有点毛病,医院,就担心万一查出点什么问题来。还有一个点,就是侥幸心理。想着百分之一、万分之一的概率,不可能是我吧。我没有那么倒霉吧。游某可能会这么想。面对疾病的逃避心理+侥幸心理,不是芸芸众生的常态吗?所以说,没有必要苛责游某,他只是用企业家的自信心,放大了一点人性的常态而已。03面对生老病死的勇气,在哪里?我在朋友圈转过一篇半佛仙人的10万+文章。里面讲了一点悲伤的养老故事。评论里一片哀嚎,说安乐死的也有。说老了给自己一砖头的也有。有一天,我有个朋友说,眼睛开始花了,非常不能接受。我说过了35岁,就要开始接受下垂的面部肌肉,偷偷长出的白发,和体检报告上逐渐增多的异常项。不会因为你是陆家嘴精英,大学教授,行业名流,就有所改变。也因为这个原因,保险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做的销售。我看过一本研究著作《道德与市场》,讲的是美国保险史。哎哎哎,号称比我们金融理念先进的美国,当年保险也是被拒绝、拒绝、再拒绝。因为,谁都不愿意面对疾病和死亡,哪怕这是人人逃不过的自然规律。有句精算师圈子的行话,“精算师决定多少人死,黑手党决定哪些人死”。把黑手党换成老天爷,也是一样成立。04勇敢面对的行动指南还是要说一点光明的。我们怎么才能摁住命运的喉咙,在生老病死里找到一点掌控感呢?第一个是心态。正视它。认识到我们会老,会生病。这些冷冰冰的统计数字,有一天可能会砸到任何一个人头上。从心理上接受,而不是逃避。医院和养老院的纪录片,那里面都是人间真实。放弃关掉它的分分钟冲动,看完它。栗子姐在最近两年看遍了医疗纪录片,最近开始看养老纪录片,因为想为父母肉眼可见的衰老做好心理准备。第二个是行动: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管理。去年栗子姐启动了健康的33件小事。刚开始,是和朋友聊天,觉得这个创意有意思。把健康落实到行动,而不是空谈。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不给你花时间和金钱的男朋友,都是假把式。同理嘴里说健康第一位,但除了单位例行体检,啥也没干的,都是花架子。栗子姐说干就干,并且在视频号上记录下来。和朋友打HPV疫苗、带老妈去齿科诊所、带孩子看眼科、带老爸打流感疫苗、带老妈随访甲状腺结节、完成牙齿正畸、带老爸做无痛肠胃镜。…随着填坑的进行,我对家人的健康管理怎么搞越来越清晰,家里人的态度也有了神奇的变化。去年拉老爸去打流感疫苗,是好说歹说哄着去的。今年老爸主动说,流感疫苗好,今年要再去打。老妈的齿科讲座没白听,现在成了牙齿健康的忠实用户,两颗缺牙做了种植,天天用我给她买的电动牙刷和冲牙器,比我都勤快。有句话说:请给我力量,接受那些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改变那些我可以改变的,赐予我智慧,看清这两者的差别。面对健康和疾病,这句话再合适不过了。#贝壳董事长左晖因疾病恶化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