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招商,告别冷兵器时代甲子光年
2025/3/16 来源:不详产业招商该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作者|马慧
编辑|栗子王博
在“全国百强县”昆山,流传着“拆笔记本电脑招商”的故事。
当初,昆山人把一台笔记本电脑拆开,数着里面多个主要零部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进行招商,持之以恒,招来的企业个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产业链越拉越长。
很多做产业招商的人都听过这个故事,数十年来,他们往返于全国各地,展示招商手册、介绍当地环境、宣传招商政策、邀请政企考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招商一直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而今年,招商迎来一轮热潮。百度指数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后至今,“招商”一词的搜索指数大约是年同期的两倍。这也体现在了招商从业者的工作状态中,“现在海内外招商竞争非常激烈,除了组织外派招商,凌晨两三点拨打跨国电话洽谈合作也是家常便饭。”一位苏州的招商从业者说。
贵州省则直接指出今年是“产业大招商突破年”。今年3月31日,贵州省印发《年全省产业大招商突破年工作方案》,要求全省把产业招商作为头号任务、“一把手”工程,力争全年引进优强企业家以上。
热潮之中,问题也在浮现。
很多服务行业都会同时发生三件事情:产业的整体体验非常不好;产业的效率非常低;很多的组织得到快速成长,但组织成长和提升用户体验和改变行业效率没有太大关系。
产业招商也拥有服务行业属性,一些在过去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并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传统的“招商几板斧”挥过去,会有一种使用冷兵器参与现代战争的感觉。
那么,产业招商该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1.打破传统产业招商痛点何为产业招商?
简单来说,产业招商可以概括为“吸引特定类型的企业来当地发展”。
产业招商的业务并不难理解,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由于高单价、低频次等特性,传统的产业招商非常依赖长周期的线下交易,时间成本极高。
在很多“老招商人”看来,这更像是一个人情业务。从与企业家“交个朋友”开始,拜访、吃饭、回访、考察……经过长时间的感情磨合、大量的线下沟通、反复的谈判协调,最终企业才能落户投资、修成正果。
不过,时间与成本仅是传统产业招商的表层问题。“信息不对称”才是核心痛点,也是传统招引需要破解的难题。
比如在选址上,企业要综合考虑供应链、物流、当地政策等未公开的信息。过去,企业只能一个个问,效率极低。
企业难以全盘获得信息,也就无从做出最符合未来发展方向与利益的决策,而是只能在有限的信息茧房内进行选择。
互联网正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最佳手段。
过去很多传统业务都通过互联网进行了革新,例如在房地产领域,链家将大量房源信息从线下搬到线上,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逐步升级成贝壳。
而与地产相似的产业招商,似乎也能照搬这样一套模式,将各类厂房、办公楼等载体信息搬上网站。但为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外界并没有看到真正有哪家企业把这件事做成?
前麦肯锡分析师、灯塔瓴科研究负责人李鑫告诉「甲子光年」:“产业招商的信息不对称,不仅仅是载体信息的不对称,更是招商政策、营商环境、产业结构、产业链成熟度等对企业投资决策有关键影响的信息不对称。”
换句话说,简单把载体信息搬上网站,难以解决“处于水面之下”的非标信息所导致的资源错配。而这些企业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