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了,吃啥保暖看我的
2023/2/23 来源:不详「本文来源: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
早晨起床,这大风降温天气着实让人打了个哆嗦,这也太冷了吧。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一周,北京最低气温将会降至2摄氏度,看样子,北方的人民离进入冬天越来越近了。
深秋季节,空气会更干燥,气候会继续下降,随着节气的变化,人们喜欢在寒冷的季节吃些“暖”的食物补补身子。说到秋冬季节吃什么能御寒保暖,先来了解一下身体是怎么“发热”的?
为了方便理解,不妨把人体看成一个供暖工厂。这个工厂的燃料,就是食物中含热量的成分,包括脂肪、淀粉和糖。供暖过程,就是能量的代谢活动。因此,健康人在饥饿时比饱腹时怕冷,运动前比运动后怕冷。由于基础代谢率与年龄等有关,大多数女性比男性怕冷,老年人比年轻人怕冷。在秋冬季节,由于气温降低,人的活动量也大幅减少,人体的基础代谢率显著降低,因此通过食物补充能量渡过寒冬。
那么有哪些美食既美味又可以保暖御寒呢?
大餐篇
北京——炖羊蝎子
“冬季进补好,羊肉不能少”,肉质鲜嫩紧实,香味浓郁扑鼻,不管是炖汤还是红烧都能满足“干饭人”对美食的渴望。和好友一起,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一边吃着羊肉一边畅快地聊天这感觉别提有多幸福了。
北京人冬天爱吃上一锅热气腾腾的羊蝎子。据说,康熙年间,蒙古王爷打猎回来,闻见新来的厨子在给下人炖羊脊骨,香气扑鼻。一试后,王爷就被这道菜俘虏了,起名“羊蝎子”并作为府中的食谱,后再从民间流传开来。羊肉本是进补佳品,寒冬临至,人们总是想吃顿热乎的暖胃饱肚,于是,羊蝎子成了北京人大冷天聚会的上选。
此外,红烧羊肉、羊肉炖汤等美食也是不少北方人冬天挚爱的美食之一。
东北——酸菜白肉
在东北,吃酸菜白肉或者杀猪菜更像是一种仪式感。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天来得较早,东北人吃酸菜白肉或者杀猪菜从来都是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端一大碗热腾腾的酸菜白肉,整张桌子都是氤氲的白气,大家边吃边聊天,声音仿佛能盖过升腾的热气。对于一个东北人来说,酸菜白肉和杀猪菜其实就是家的象征。
广东——羊腩煲
在万物皆可煲的广东,羊肉也被他们煲的有滋有味。
一个小小的砂锅,把大块儿大块儿的羊腩炖的咕咕作响,这一锅暖笠笠的炭炉羊腩煲,便是慰藉广东靓仔的良药。
除了这些常见的大餐美食之外,有些食物有助身体产热,吃对了能从一定程度上抗寒保暖,如含碘类的食物、维生素C、B族维生素、香辛料等。
含碘食物
甲状腺素是调控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激素,影响着人体的代谢率高低、生长发育、神经和肌肉功能。不仅如此,甲状腺素还能促进身体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转化成能量,抵御寒冷。
而碘是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重要元素,它具有生热效应,能够加速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让基础代谢率增高,从而加强血液循环。
含碘食物:海带、紫菜、海鱼等。
辣椒、姜等香辛料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可以加快物质的转化速度,帮助身体组织加速燃烧脂肪。这是因为辣椒素会使身体组织温度升高,并使心率加快。辛辣素会增加胃里的盐酸生成,帮助更容易消化食物,同时会增加流入胃里的血液。
辛辣食物:辣椒、生姜、大蒜等。
小食篇
糖炒栗子
光是看着那一锅油亮亮的褐色的糖炒栗子,就能让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觉心生暖意。
把热乎乎的栗子捧在手心里,剥开脆脆的外壳,一个接一个地完全停不下来,再把金黄的肉肉放入口中,那感觉简直让人欲罢不能。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
烤地瓜
街边小吃第一名非烤地瓜莫属。烤地瓜的香味可以从街头传到巷子尾,单纯闻到味道,就让人欲罢不能。
天气冷了,手上捧着暖呼呼的烤地瓜,掰开露出金黄的地瓜肉,轻咬一口,软糯鲜甜充满口腔,暖意直达胃里,幸福就是来得这么猝不及防。
在享受美食,暖生暖胃的同时,还有一些不适合在冬季吃的食物,也应值得注意,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对脾胃特别不好,也会降低身体免疫力。以下这几种食物不适宜多吃。
●凉性很大的水果
这种水果的代表是西瓜、哈密瓜和其他夏天常吃的甜水果,这种水果的肉又甜又多汁,特别适合解渴和消暑。但是,寒露过后,不建议多吃这种水果,因为这种水果属于凉性水果,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我们的肠胃对冷食的适应能力下降,多吃凉意重的水果,容易伤脾胃,导致腹泻,俗称“秋瓜坏肚”。
●肥肉、油炸食品、起酥面包…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高热量的食物吃后身体产热多,但事实并非如此,吃肥肉、曲奇、油炸食品、起酥面包等高热量的食物对提高抗寒能力基本上没什么帮助,且吃多了只能转变成身体上的脂肪,造成肥胖。
●蛋糕、点心…
蛋糕、点心等高糖食物的营养素密度也很低,不利于身体产热。吃太多高糖食物,会大量消耗体内的B族维生素,从而加重舌炎、口角炎、眼痛等上火症状。
●酒
不少人喜欢在冬天喝点酒暖暖身子,两三杯酒下肚,顿感身体热呼呼的。然而,这只是暂时的现象。饮酒后,血管受到酒精刺激扩张,使血液加速流向皮肤,人自然会感到体表发热。但短暂的温暖过后,由于扩张的血管不能及时收缩,导致人体热量流失更快,反而会感觉更冷。所以,冬季饮酒不仅不能暖身,反而会越喝越冷。
食物的摄入确实能达到御寒保暖的功效,但仅在饮食方面加以注意并不能保证人体的代谢活动。因此,结合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适当的运动才能舒适健康地度过秋冬季节。
1
2
3
来源:综合网络
整合:彭宗璐、王淼
责编:张嘉真
审核:郑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