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时代结束了,我选择转型做保险
2022/11/8 来源:不详白癜风光疗 http://pf.39.net/bdfyy/zqbdf/141107/4512720.html
01
最近“新东方捐赠课桌给山村小学”的事情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创始人俞敏洪的朋友圈截图伴随着也广为流传。
他写下:教培时代结束,新东方把崭新的课桌椅捐献给了乡村学校,已经捐献近8万套。
对比很多在“双减”后跑路的培训机构,对比那些费尽心机欠薪的同行,俞敏洪的体面和爱心显得尤为可贵。
大家对于教培机构的讨论又一次尘嚣至上,自从7月“双减”之后,教培行业“大地震”一波接着一波。
有数据推算,“双减”出炉之前,全国的教培机构总数量突破万家,从业者超过千万人,政策下达之后,不断有教培机构进行大规模裁员的消息,百万甚至千万人员面临着职业转型的动荡。
最近栗子姐也在很多平台看到,大批教培人员近期都在焦虑如何转型自救:有去考研、留学、考公的;也有公立学校入编的;还有考虑一对一私教的等等。
栗子姐的一位大学同学,毕业后就去了教育机构做数学老师,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房贷车贷的年纪,失业后很是焦虑。
有一天他来问我在保险行业做的怎么样,听说保险做的好的话也可以月入几万,栗子姐突然觉得教培人员还真的挺适合转型做保险的。
02
为什么这么说呢?细数下来,教培人员做保险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首先教师本身有很强的学习归纳总结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修改教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目标,这点正和保险人类似,持续、终身学习。
毕竟保险人在工作过程中,也是需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意愿的,除了学习产品、条款等保险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涉猎医学核保、法律、金融、营销、管理等知识。
当然,只会学习也是不够的,做保险毕竟有销售性质,需要把自己输入的东西进行输出,传达给客户,通过沟通与亲和力获得客户的信任,最后成功签单,签单后还需要维护客户关系,客户有理赔的需要也需要不断沟通。
而且他们每天给学生授课,口才一般也都不错,非常符合保险人需要的表达能力,天天跟学生、家长打交道,亲和力、沟通力也是可以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不会差。
其次他们身边有很多的潜在客群,一般接触到的都是城市中高端人群,有大量的家长和孩子的客群基础,这些都是精准的保险客户。
最重要的是保险人和教育工作者一样,都是普及知识,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可以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双丰收。
所以当栗子姐跟同学分析完这些优势后,他觉得自己在走投无路之下,还是可以进行尝试的。
毕竟他自己的综合优势还是可以的,学习力、理解力强,为人真诚、善良,性格开朗乐观;基本的沟通没有问题,人缘也还不错。
他自己对保险的认同度也很高,两年前他曾经找我买过保险,自己有保险的意识,认同保险,所以愿意去考虑转型做保险。
03
至于为什么建议教培人转型做保险,也是因为保险行业的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中国内地的保险市场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世界保险业发展迅速,但中国保险市场发展与世界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行业持续高速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人的保险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人均保费、人均保单数也逐年提升。
主流客群向着年轻化发展,人们的保险意识逐步增强,已经从买不买的问题,转向买什么、怎么买的考虑。
预计年人均保费将达到30,元,人均保单数将超过3张,并且两张及以上保单的消费者占比预计年将超过七成。
保险行业是国家政策扶持的朝阳行业,保险业对养老行业、医疗行业也有着深远影响,国家定制了相关方案大力支持保险业的发展。
虽然保险行业进入中国市场是从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四十个年头了,曾经这个行业备受质疑,给不少人留下了负面的印象。
但是后来随着保险行业的规范性发展,开始有大量名校背景,高素质人才涌入,保险行业在大众心里的形象认知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中真的需要保险,它是幸福生活的基石,是家庭爱的避风港,是无法替代的杠杆金融工具。
保险已经成为国家重视、政府支持、老百姓需要的行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行业,是一片蓝海,未来发展可期。
总的来说,无论是从适应度,还是保险行业本身的前景,教培从业者们都可以把保险作为转行参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