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负暮秋好天气
2023/7/26 来源:不详早晨穿过胡同去搭地铁,一路上望着叶子渐已凋零的大杨树,看着满地、满屋顶的落叶,再加上灰蒙蒙的天,刮了一夜西北风后的微凉,忍不住和同行的朋友感叹,“秋天可真快啊,北京最好的日子好像就这么两三周的时间。”
这就很让人产生一股子的冲动——但凡今天天气好,就绝不能浪费在颓唐无边的情绪里,一定要打起精神来做一点大事。想到木心有一句写初秋的诗,他说,炎炎长夏过后那最初的一份凉爽,“使人松快得,直想去做件大事”。可对我而言,这种心情却仿佛更接近此时此刻。不过不是由着松快的感觉,而是那种——长冬降至,总感觉有什么事再不复的些许失落。
由那种情绪怂恿着,无论如何,直起身子板,走到阳光里。然后完完全全地伸出手,掏出心,着着实实打个滚,要浑身上下,里里外外,都沾上这秋天最后的一点温暖才肯罢了。
上周末,在家收拾安装新买的柜子。等结束差不多已经下午三四点钟。
人其实已经累得不像话了,但伙伴望了望窗外面的阳光,说,“这时候真是最美的时候啊”。于是两个人相视一笑,立刻浅浅收拾出门,一副想立马把自己扔进暮秋这闪闪发光的场景里头的德性。
先是去国子监走了一圈。碰到好多人站在红墙前拍照,光影刚刚好打在脸上,穿插着老槐树的影影绰绰,确实是很美的拍照背景。钻到不远处的小胡同,仰头看鸽子的一瞬间,简直又惊又喜。第一次发现光之下,鸽群飞过,翅膀扑闪,这么像一群白日里的星星。它们就在树梢的正远方,三三两两闪着白光。拿起手机拍,但这时候拍照的效果竟终于败给了肉眼,心里暗暗窃喜,不知道这算不算人类仅存的一些幸事。
骑上车继续往南走,横穿过五四大街,再从平安大道回来。
五四大街靠近北大红楼附近,好些骑车骑了一半停下来掏出手机的行人,还有停下脚步的路人,每个人的手机都齐齐对着一个方向,随着大家的镜头望过去,果然,马路对面有一棵巨大的树,渐变的叶子像帷幕一样挂下来。绿的,黄色的叶片带着绿色的边的,通身金黄的……阳光下,整棵大树像是被笼罩在一圈光晕里,美得那样隆重。
专业摄影的人有个说法,下午四点左右光是最好的。但我感觉,暮秋的四点算得上最好中的最好。在一年的时序里,此时是一年中的下午四点,再叠加一个一天中的四点,可不就是最好的最好吗?
这时节,天气好却起风的日子,外面阳光纵然好,但气温毕竟降下来了,加上有时大风作怪,倒是也可以暖暖和和地躲在室内,隔着玻璃晒太阳,安安耽耽摆弄一点吃的、喝的。
深秋当然要来一点板栗。
有时候觉得,秋栗就像秋天的经典一味,你看蛋糕房里栗子味的甜点,诸如蒙布朗、奶油千层等等都是在差不多这时候上新,一年只卖一季,很有限定的意味。
吃最多的,当然还是糖炒栗子。但我却也是刚学到,以后上干货店买糖炒栗子必定得先问问是不是今年的新栗,有些店家节约原料成本会拿去年的陈栗来炒,剥开来黑乎乎的,口感偏硬,多坏栗,一点没有新栗子的金黄和松软。
安心一点,也可以干脆自己上市场买生栗来煮。上周,朋友弄来一些新鲜的板栗,个头比纸皮核桃还大,说是她妈妈的朋友从京郊怀柔送过来的。周末在家用高压锅煮一锅,什么都不必搁,剥开来里面金灿灿的,口感还有点像南方的菱角,跟糖炒栗子又不是同一种口感和滋味。
有了甜点干粮,势必还要配上一点热饮。
要么周末不安排约会,就在家和家人炖一锅梨汤,下午坐在窗台前喝汤,安静到不需要说话,舒舒服服的。要么,也可以跟朋友来一场久违的下午茶漫谈。前不久,去一位爱好咖啡的朋友家,她家的咖啡装备完全不输一般街头小店,我带上甜点,她给我备上一杯桂花拿铁,“今年的新桂噢”,桂花香和咖啡香无缝链接,暖暖捧在手心,那是暮秋时节一份独特的温暖和惬意。
在秋天,好像再俗气的人无论如何也会被沾染上一点秋气。优雅的,悠闲的,忧愁的……人心在这个时候天然变得柔软而多感,然后赋予每一个瞬间无限的意义。
那天跟在一对大叔和他的小孙女后面走,看见这位爷爷慢悠悠地捡起地上的叶子递给小女孩,不一会儿,孩子又挑着捡起一片自己觉得漂亮的给外公,一路上,爷孙两人不知道捡了多少秋天的落叶,好快乐。
街上的每个人都在赶不及地拍秋天。就连匆匆忙忙的下班路上,也不乏停下来拍树的,拍晚霞的,拍光影的……
有的人把落叶堆成爱心的形状,有的人捡路边的枯枝回去插花,当然也或许有人像我一样,把一片银杏叶压到手机壳下面留念。到最后,你发现在珍藏秋天这件事上,所有人想要试图留住点什么的心情,竟然如此相似。
纵然秋天有各种天气,但无论何时提起暮秋,我的记忆里出现的总还是一幅幅阳光灿烂、金黄静美的画面。
虽刹那而过,却令人铭记于心。如同所有一切乍现的美好。诸如流星,诸如烟火,诸如心动的感觉。而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一刹那的迸发,这些转瞬即逝的东西才变得格外闪耀。
流星划过天空。
烟火在黑暗里绽放。
暮秋好天气。
来源:谁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