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倒在阳台呼救4天4夜养大那么多子
2022/11/2 来源:不详养老靠儿女,不如自己手里有钱,终归还是得自己过自己的。
栗子姐没想到会再次看到“敲盆呼救”的新闻。
之前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武汉有个姑娘为了能让母亲快速得到救治,不得不坐在自家阳台上敲盆呼救,最后母亲获救,留下一段佳话。
而今天,看到的却是一个独居老人跌倒在家中阳台4天,不得不敲盆呼救的报道,角色调换,令人唏嘘。
起因是邻居听到哐当哐当的敲盆声,发现有老人倒自己家在阳台上就报了警,消防员进入家门后,发现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赤身躺在阳台上动弹不得。
后来得知老人4天前不慎跌倒,无法起身,就这样躺了4天4夜滴水未进,厨房饭菜放得时间太久已经发霉,有方便面也起不来身去做,只能吃力的一下一下敲盆,想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而跟他在一个城市居住的子女,就在附近,但已经20多天没去探望过他。
所以看到一位网友的留言说:“养大那么多子女,居然不如一个盆”时,感觉很心酸。
独居的老人,真的太难了,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新闻就会想到自己老去时,会不会也遇到这种情况,那个时候该怎么办?
独居、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一直存在,类似的新闻也看到好多,未来还会越来越严重,因为老龄社会不可避免的来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年末,中国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前段时间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报告预测,到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
更不用说这里面还有很多独居、空巢老人了,他们中的大部分要么靠养儿防老,要么居家养老;经济来源大多是微薄的退休金,甚至没有经济来源。
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习惯了用肩膀撑起家庭,赚钱给孩子盖房、娶媳妇、看孩子,一旦完成人生大事,丧失劳动力,物质或是情感上得到的反馈却少之又少,被榨干所有价值后,老人们变得一无是处,甚至是累赘,只能等死,又心酸又可悲。
现在看来,养儿防老不可靠,就拿现在的80、90后来说,爸爸妈妈不仅没能养儿防老,部分家庭还要帮衬孩子买房结婚照顾下一代,我们年老的时候更别指望养儿防老,现在连孩子都养不起了。
独居养老问题更多,孤独、就餐难、助浴难、康复难、安全隐患多,如何养老也成为了很多老人以及子女的心病,有些老人不太想麻烦孩子,有些子女心有余而力不足。
刚刚大结局的《三十而已》中,顾佳梦到爸爸突发心脏病无人照顾而惊醒,想把父亲接到家里住,但是父亲死活不愿意去,也不愿意找生活保姆、家里安装摄像头,宁愿去养老院,最后顾佳和丈夫出巨款让父亲住进了高端养老院。
但有些老人不愿去养老院,他们这样是被子女抛弃了,但其实送父母去养老院未必是不孝,而是孩子们更希望父母别太孤独,也更放心一些。
而且从顾爸选择养老院的初衷以及随后顾佳多次的探望交流,不难看出,住进养老院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未来,养老院、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将是更多老人的养老选择之一。
栗子姐也了解到,顾佳还可以给顾爸购买一份附带高端养老社区入住资格的年金保险,利用保单的年金支付养老社区的费用,专款专用,保障老爸的养老生活衣食无忧。
如果实在是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精力照顾父母,我们也可以通过养老保险提前为父母锁定一份未来品质养老生活的资源。
现在大多保险公司通过投保一份年金险解决养老资金的问题,同时当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后会附加高端养老社区入住的资格,这样的创新养老方式,也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毕竟优质的养老资源是稀缺的。
“保险系”养老院优点还是蛮多的,硬件条件比一般养老机构好很多;老年人医疗保障方面考虑周全;生活服务方面,定期居室清洁欸、维修、美发等;餐饮也是配备丰富健康;有专门的护工照顾,省心省力不少。
虽然保险系的高档养老社区,只是满足了很小一部分家庭的需要,市场需求大供给少,但保险系养老院也在加速扩张。
一方面是保险行业有动力,保险资金周期长、规模大、稳定性强,与养老健康产业刚好契合;另一方面,保险业积极参与养老医疗产业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
说了这么多,无论居家养老、住机构养老还是其他养老方式,归根结底还是要有钱,这些钱从哪里来,显然基础的社保养老保险是不够的,养老金不可能到退休时凭空冒出来。
所以我们年轻时就要开启养老规划,进行细水长流的累积,要么每个月固定攒一笔养老的钱;要么买商业养老保险,退休后每个月固定领钱。
有句话就说的很好:“养老靠儿女,不如自己手里有钱,终归还是得自己过自己的。”
但还是希望我们做为子女,习惯了接受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付出,不住在一起,就常去看看父母;住一起时,不要嫌弃他们的孱弱和无力,亲人的缘分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