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看不惯的事物变少,证明你在进步

2022/6/24 来源:不详

白癜风初期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708/7282164.html

一个人难免会对周围的一些事物看不惯。

当看不惯别人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其实无非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或者标准强加给别人,认为自己是怎样看待事物,别人也应该用这个标准来看待事物。

殊不知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成长环境都大相径庭,这使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看待世界的不同眼光。

除了大是大非的事情,其实并无好坏之分,只是习惯之别。

庄子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意思是说万物都有其存在价值和存在根据,没有什么不可以存在,没有什么没有价值。

所以世间善恶美丑,从道的观点来看是可以相通为一而存在的。

庄子讲过一个“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

有个人养了些猴子,他跟猴子们说:“给你们早上吃三个栗子,晚上吃四个栗子,好不好啊?”猴子们很生气,都不同意。

养猴的人就改口说:“那给你们早上吃四个,晚上吃三个,好不好啊?”猴子们就很高兴了。

庄子的这个寓言表面上说的是猴子,其实用来说明人性,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就像“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一样,本质上没有不同,只是反映了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

因此有一句话说,智者没有看不惯的事。当你看不惯的事物变少,你的智慧就在增加。

庄子说:“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这便是悠然自得的物我平衡。

庄子又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庄子告诫人们,不要站在任何角度,任何时间,任何空间看待问题,混同万物,与道同游。

虚空能包容一切,所以广大无边、圆融自在;大地能承载一切,所以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如果一个人的心胸能够像虚空一样包容万物,这个人怎么会有烦恼呢?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必随意就对别人的行为、言语看不惯,即便是自己的亲人,也不要强求。

当你看不惯的事物越来越少,也就证明你在逐渐进步。

推荐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