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吃是一门学问,那还有太多人是文盲

2024/8/28 来源:不详

刘军连医生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年6月30日,北京,球迷们在街头一边吃夜宵一边看球。/视觉中国

20年过去,挨饿的记忆和对食物短缺的担忧已如泥牛入海,行迹渐褪。取而代之的是,中国人的饮食需求完成了从堪堪果腹到以饲饕餮的转换。

年出版的《中国人还会不会饿肚子:中国粮食问题报告》中,援引了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的观点:下个世纪将是“饥饿的世纪”——这是漫长而痛苦的饥饿经验留下的后遗症,即使面对物质日益丰富的千禧年,大多数人也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轻易抱以乐观。

20年过去,挨饿的记忆和对食物短缺的担忧已如泥牛入海,行迹渐褪。取而代之的是,中国人的饮食需求完成了从堪堪果腹到以饲饕餮的转换,食物的功能性作用被开掘出更多价值,旧时王谢筵席上的珍馐美馔,也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

钱愈多,口腹之欲愈盛

年,英国人保罗·弗伦奇和马修·格莱博写出了《富态:腰围改变中国》,他们表达了一个朴素的观点:钱愈多,口腹之欲愈盛。

根据书中的统计,年到年,中国平均工资增长了%,同时期的食品平均零售价格增长了%,但食品价格仍然相对低廉。收入的增长,游刃有余地容纳了口腹之欲的膨胀。书中写道:

“对于中国城市居民来说,食品价格的相对低廉意味着他们在购买食品时可以不用精打细算了,实际上,中国许多城里人每周可以有好几晚外出用餐,甚至选择比较贵的餐馆,在中国经济腾飞之前,人们只是偶尔才外出用餐。

宴会变成了很平常的事物,并且愈加奢靡浪费。肉类和海鲜的消费越来越多,几年前这类食品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还是消费不起的。苏格兰三文鱼、澳大利亚龙虾和斯里兰卡软壳蟹虽然仍然比较昂贵,但在中国也都可以买到,其消费群体的规模正在日益扩大。

同样,超市里品牌昂贵、包装精美的食品,包括进口商品,也已经非常常见,而购买这些食品不再是了不起的开支了。”

国人最爱的海鲜盛宴。/图虫创意

两位作者还观察到,居民们对粮食价格的敏感度逐渐降低:年,牛奶每升涨价1元时,销量并未受到影响;同年,星巴克5年来第一次涨价,销量也基本没有变化。

年时,中国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是49.1%和39.2%,食物支出占据家庭重要开销;到了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2%,实现了连续8年下降。

中国人经常自称有一副“中国胃”,但在新的食物种类不断摆上饭桌的20年间,中国胃显然具备了更多包容性。

你大抵翻开过“吃货”汪曾祺《人间滋味》一书的目录,长长一串名单列着各种食物:马铃薯、韭菜花、萝卜、豆腐、干丝、手把肉、鳜鱼、面茶、栗子、米线和饵块、冰糖莲子……

见惯了吃播博主对雪蟹、螺蛳粉、巴西烤肉的生动“颜艺”,接触过丰饶的南北风味,汪曾祺的美食鉴赏已经勾引不起现代人的食欲了——即便是生活在同时期、精于烹饪又擅品鉴的王世襄,到了晚年也难以抵挡圣代的滋味。

从饱腹到肥胖,从肥胖到健康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住在北京的美国人杜瑞秋在回忆录《洋妞在北京》里写到,当地人认为发胖是好的,发胖代表着生活富裕,“在肥胖潮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希望自己一下子胖起来,以显示自家的兴旺”。

然而,经济逐渐繁盛,在时尚杂志、模特表演等媒体形式里,瘦成为好身材的标准。“因为关于什么是好的身材的界定标准是高度冲突的,有时人们也会对此产生疑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估计,年全球肥胖人口增加到3亿,超重人口为12亿,中国肥胖人口占世界肥胖总人口的近1/3——此前一年,还有人担心中国人会不会饿肚子。到了年,中国成年人口中肥胖与超重的比例已超过1/5。

今年4月,《糖尿病杂志》(JournalofDiabetes)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医院宁光院士团队完成的一篇论文。该论文以2亿多人为调查样本,绘制了首张中国饮食习惯与代谢病地图。

研究显示,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人群,喜欢的食物也有差异:油炸、烧烤类食物是北京、东北及周边地区人群的最爱,海南南部地区和广东地区也显示了对油炸食物和烧烤的喜爱。

油炸和烧烤可能导致人们为了追求口感而吃得更多,进一步造成代谢问题。嗜甜人群集中在沿海地区,北京和天津居民对甜食的喜爱也较突出。甜食摄入量与糖尿病发病率升高、空腹血糖异常升高有关。

年6月5日,江苏淮安,夜市的烧烤档。夏天的夜晚,很多人将夜宵C位留给了烧烤。/视觉中国

《富态:腰围改变中国》一书认为,经济高速发展,中国消费者接受的产品和品牌越来越多,购买商品的渠道也有了很大的拓展,涵盖从邻近的便利店到位于城市周边的超大型商场等各种场所。

商品品类的扩大和购买能力的增强,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快餐文化、碳酸饮料、各种各样的糖果,越来越多的汽车拥有量、更多的白领工作方式(即伏案工作)以及挤占休闲时间的繁重工作,等等,这些因素一起加大了中国人的腰围。

城市规划的缺失、超市零食供应的扩大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也对肥胖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中国的主要城市缺乏公共活动空间,沉重的学业挤占了体育活动在学生课程里的比重;嘈杂的菜市场正在逐渐消失,相对于生鲜而言,工业加工的高脂、高糖食品的数量不断扩大,也更容易买到。

肥胖及其导致的健康问题进一步调节了饮食消费行为。

《青山资本年中消费报告》指出,年年中到年年中,以“0脂0糖”为卖点的“新养生”食品市场同比增长30倍。

消费者对健康和美的追求(低卡、低糖、低油、各类健康功能),使得健康食品、养生零食的概念日益普遍,产品不断丰富。甚至饮料、乳制品、酒类都开始打造低热量、少添加的概念。

另一个趋势是商家制作食物时更换原材料、制作工艺,少碳水,多蛋白,加入各类有一定功效的营养成分。

年第二季度,高纤维饮食新品的市场规模环比增长74%;20岁到40岁的果汁消费者中,有35%的人对带抗衰老功能的饮料感兴趣。

由于健康焦虑弥漫,低糖低脂食品销售增长显著。天猫发布的《—国民味道》数据报告显示,通过该平台销售的短保质期、低糖低脂食品在这一年增长了72%。

同时,健身风潮兴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健身人群已达4亿;代餐粉、能量棒、脱脂牛奶在天猫的销量翻倍。

地域饮食文化与乡土之爱

经历了全球饮食文化的驯化,各地食客的菜单越来越相似了。

但饿了么和网易数读的“年十大城市外卖排行榜”显示,食客们对地域美食爱得深沉。

麻辣烫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长沙这七座城市的外卖畅销指数上排名第一,冒菜则在成都、重庆、西安这三座城市销量最高,黄焖鸡、螺蛳粉和鸡公煲也在日间外卖畅销榜上频频出现。

在网易数读的解读中,除了这些畅销全国的菜品,不同城市也有着各自的地域特色:重庆的杂酱酸辣粉成功跻身当地日间外卖销量Top10,武汉的热干面、西安的泡馍分别位于各自城市的销量第七名。

相比之下,汉堡、比萨等西式快餐在十座城市的日间外卖销量Top10榜单中并不多见,且排名靠后。

饿了么数据显示,不同的城市对奶茶的选择也各具倾向。发源于上海的快乐柠檬在上海的奶茶销量中排行第三;成都日间销量排名前三的茶饮——书亦烧仙草、茶百道和丸摩堂,都是来自四川的当地品牌。

同时,大学生返乡创业带动农业发展,近年来原产地农货走红。富平柿饼、东山海鲜、乌珠穆沁羊等原产地农产品的销量在天猫实现了4倍增长。

这种倾注乡土之爱的饮食选择,引发了一部分人的感叹:饮食国货崛起,真的来了。

外卖带来的饮食变革

从餐厅打包到电话订购、网站订购,再到移动订餐,外卖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远胜世界多数地区。

年成立的“饭统网”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餐饮预订服务企业之一,也曾是唯一可提供中英文双语餐饮预订服务的网站。它连接全国50万家餐厅资源,帮助多万顾客通过电话订餐。

年,以饿了么为代表的部分外卖平台提供直接在平台下单、付款的服务,并陆续组建配送团队,外卖得以广泛流行。

年前后,线上外卖受到市场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