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DGC科研报告的若干注
2022/6/4 来源:不详北京白癜风专科治疗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DGC科研报告()”是蜀黍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的简称,薄薄30.7万字,却有着独特的厚重感!
分量与优点
作为每五至十年出版一次的科学证据大合集,本书不仅分量十足,而且还具有如下闪光点:
第一,书名很赞。作为《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的延续或者更新,书名更加精准和凝练,目的性一览无余。
第二,框架搭建很赞。全书共分为“膳食指南修订的概况与发展”“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食物、身体活动与健康”“总结与建议”四个部分,相比《DGC》背后分批出版的若干重要书籍,本书不仅囊括所有,还搭建起了从科学到烟火气的框架。这一点相当的耀眼。
第三,特别赞美下几个细节:
首先,“第一部分膳食指南修订的概况与发展”关于至之间DGC变化的描述透露了更多细节,部分彩印页面让严肃的本书有了更多的生气。
其次,“第二部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含金量不言而喻,也极大地便利了从业人员的科普工作。
再次,“第三部分食物、身体活动与健康”关于(新)证据的描述更加凝练。而且,膳食供能模式这个组合提法好用且有趣。
最后,“第四部分总结与建议”列出了营养学与肠道微生态、炎症反应机制等当前若干热门领域的线索,值得进一步的学习。
若干注意事项
相比上一版,本书作为一本具有全新体系的证据类书籍,学习之余可能需要注意到一些小细节。这也是蜀黍超出原计划两周时间整理本书的一些个人建议:
1.本书虽然凝练,但蜀黍依然建议在学习各个部分时,最好和DGC背后的那几本结合起来,因为他们更厚。
2.寻找本书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和隐藏知识点,也许需要多读几遍。比如肥胖的经典定义强调重点在于摄入能量超过了机体需要,这也是蜀黍在学习或翻译DGA时被强化的一个观念。然鹅:第二部分关于成年人卡路里摄入的统计数据平均值看似正常,为啥社会上超重和肥胖的成年人占比越来越高?第三部分关于肥胖的危险及保护因素,是否暗示了即使能量摄入刚刚好,也可能身材臃肿?由此,对肥胖的理解,是否不仅涉及总量问题,还应有结构的考虑呢?
3.“第三部分食物、身体活动与健康”既让人兴奋,又有点儿小抓狂!
怎么说呢,这个部分专业性要求非常非常的高,工作量非常非常的巨大,专家们真的非常非常的辛苦,而且,如果没有一整个团队又不考虑付费的情况下,很多从业人员是不大可能自己去做类似的工作的,所以,首先得向辛苦劳碌的专家及其团队表示崇高而由衷的敬意!!!
这个部分虽然很香,但蜀黍学习起来相当地吃力,特建议:
第一,需要同时对比查看本书的原版和简版,因为个别证据的描述或定级在两个版本中并不一致。
第二,书中所有关于证据汇总的表格,都需要和“其前”或者“其后”的文字描述做对应,否则要么可能找不到文字描述的证据对应的等级信息,要么遗漏文字描述未提及但表格中有涉及的高等级的证据信息。
第三,除了书中已明确的A/B/C三个等级的证据之外,还有一些证据的等级可能很高或很低,但书中并未做具体描述,蜀黍把它们分为3种类型:
1)“黑体”,为文中单独成段且加粗描述(“综合评价”中也有相同的描述),结合排版格式和对照DGC的证据,可将其大致推断为“B级”;
2)“综评”,为综合评价中列出,但未在后文中单独成段加粗描述,推断大约为“B级”或“B级与C级之间”;
3)“未定级”的等级低于D级,即在综合评价中明确表示了证据不足。举个栗子:P,按照上述建议应为“综合评价分析藻类与多种疾病关系……但藻类摄入可能增加甲状腺疾病的发病风险(综评)。……黑体:藻类摄入可改善血脂异常”。再举一个栗子:P,按照上述建议应为“综合评价分析坚果和种子摄入与多种疾病关系,结果表明,增加坚果摄入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综评)、癌症的死亡风险(综评)……增加坚果摄入可能会降低癌症、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以及脑卒中的死亡风险,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发生有一定关联(未定级),但仍需深入研究”。
第四,部分描述不够准确或矛盾的地方,可能需要学会来做最后确认。如,P表格中“增加蔬菜摄入总量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而P文字描述降低的却是“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
总之,《DGC科研报告》作为DGC的最重要的底层逻辑之一,是从科学到科普的一大利器,尽管中间的学习有些折腾,但时间花的非常值得,而且如果得空,蜀黍还特别想回头细品版。
尺竿头更进一步,《DGC科研报告》的确是一个好起点!!!
吴蜀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