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遇大寒,诸事粥全,过个温暖吉祥平

2024/9/17 来源:不详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数着日子,盼着过年

没想到,今年农历的“腊八节”和

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居然碰上了

进入腊月,年味儿渐浓

再吃碗腊八粥,过年的序幕便徐徐拉开了

腊八节由来

腊八节,又称“腊八”,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原意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相传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道之日,也称“法宝节”,是佛教徒的盛大节日之一。

关于腊八节的起源,学界尚有争议,但一般认为古代的腊祭仪式为其雏形。不过,秦汉之前,腊祭的日子并不固定。汉代时,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腊八节最终得以形成和确定“初八”这个日期,是佛教进入中国以后的事情。南北朝时期,佛教因受官方提倡而日益兴盛,在传说中佛祖成道之日的十二月初八,佛家会举行纪念活动。于是,作为君王祭祀节日的腊日,便与佛教中的“佛成道节”合流,腊八节也借此扩大了它在官方和民间社会的影响,成为一个民俗节日。

“腊”的含义

“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腊月初八祭八方八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腊八节习俗—腊八粥

腊八粥也称为七宝五味粥。喝腊八粥这个习俗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宋代开始,我国便有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曾载有:“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寺院将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民众,民众认为喝了寺院的腊八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也把它叫做“佛粥”。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阖家团聚在一起食用,或者馈赠亲朋好友。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腊八节习俗—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关于用醋泡“蒜”的食俗,还有一种说法,这要从“蒜”与“算”的谐音说起。旧时各家商号店铺有在年前腊月结账的习俗,即要清算一年的收支盈亏,核查自家所欠外债及应收货款债款。当时,一般是在腊八日这天起查算,正如俗语说的“吃过腊八饭,就把年事办”,因此,腊八节也称“腊八算”。自腊八这天起,店员或放债人去催索债款,常带一小罐腊八泡的蒜送给欠债人,欠债人一看就明白是催还债款来了。借债的穷苦百姓或小商小贩无力还债时,就在腊八、腊月十八、腊月二十八这几天出去躲债。因此,老百姓为了回避算账索债的人在腊八时“算账”,就做“腊八蒜”或“腊八酒”,把它们吃掉喝掉,以除晦气,欢欢喜喜过个平安年、吉祥年。

冬将逝,春将至。

愿你在春暖花开时,

遇见属于自己的幸福。

腊八遇大寒,

温暖吉祥平安年!

过了腊八就是年,

愿君岁岁常团圆。

腊八节快乐!一起喝粥吧~

来源:图片部分源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79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