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与大寒撞个满怀,愿你所想之事皆能成真
2024/8/23 来源:不详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祝你腊八节快乐!事事“粥”全,事事“粥”到!
记忆中的腊八,对腊八粥、腊八蒜记忆并不深刻,不过,从此真的开始有了年味,家家户户逐渐开始着手准备过年用的东西;孩子们已经放假,相互约着出来玩,在胡同里快乐地做游戏。
今日腊八,关于腊八的习俗你知道多少?腊八粥里到底放些什么食材原料?咱一起来仔细看一看。
其实,“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来经过历代演变,逐渐才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节,也就是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是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节日,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便决定放弃苦行,后遇见一位牧女呈献乳糜,吃下后体力渐渐恢复,端坐在菩提树下沉思,在十二月八日这天“成道”。
为纪念此事,佛教徒开始在这天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后来逐渐成为民间节日。不过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传说: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还有传说腊八节是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不管是何种传说,在这天喝腊八粥的习俗都少不了。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最著名的,是灵隐寺腊八粥。杭州人有喝腊八粥过腊八节的传统,每年腊月初一,灵隐寺都会准时开锅,从腊月初一熬到初八,熬出几十万份送给市民。今年1月13日早上7时,杭州灵隐寺举行腊八粥开煮洒净仪式,第一碗腊八粥首先供佛,随后,开始第一批公益派发。不过,由于疫情原因,今年寺院内不举行施粥活动。
除了腊八粥,还有腊八醋、腊八蒜、吃冰、腊八豆腐、腊八面、麦仁饭等传统习俗。其中,麦仁饭便是青海的“腊八粥”,他们会在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而成麦仁饭。
今年的腊八节和大寒是同一天。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之意。
大寒一过,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正所谓冬去春来。在我国一些地方,每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
其中尾牙祭,亦称“做牙”、“做牙祭”等,民间有做完牙祭后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而现代企业流行的年底“年会”就是由尾牙祭发展而来的。
大寒节气,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在二十四节气中,大寒是极冷的一个节气,民间谚语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因大寒与立春相交接,在饮食上也顺应季节的变化。
一些地方民间有大寒吃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也有一些地方有打年糕、做糍粑的习俗。年糕是过年的常备的食品,流行于南方各地。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多在贵州、重庆、四川、湖北等地区流行。
冬季三个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
《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意思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地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
腊八与大寒撞个满怀,愿你所想之事皆能成真。除了喝上一碗暖暖的腊八粥,不妨再来上几颗甜甜的糖炒栗子,再或者,吃上一块热乎乎的烤红薯。但,吃得开心,同时也要注意保暖和防疫卫生。祝大家,事事“粥”全,事事“粥”到!